当前位置: 上海都市网> 综合新闻> 正文

网络祭奠行为的法律边界

上海都市网(shanghaisq.com)都市新闻报道

一、网络祭奠的基本概念和法律地位

网络祭奠,也称为网上祭拜、网上祭奠或在线祭扫,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,在网络平台上为逝者建墓、祭扫的过程。这是一种新兴的祭祀方式,可以让人们在无法亲自前往墓地祭扫的时候,通过网络寄托对逝者的哀思。祭奠权是基于传统习俗而产生的,逝者近亲属对逝者寄托哀思的一种权利。它是一种人格权,虽然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,但因人为习惯称之为“祭奠权”。

二、网络祭奠的法律规范

在网络祭奠活动中,虽然人们的初衷是缅怀逝者,但也出现了一些乱象,如“活人祭”、电子祭奠用品庸俗化、虚拟人物被作为英烈祭奠等问题,甚至演变到付费攀比,以打榜金额衡量孝心多少。这些行为已经干扰、扭曲了网络祭奠的新风尚,必须法律和道德两手抓,双管齐下整治。

1. 网络祭奠平台的责任

网络祭奠平台在提供服务的同时,也承担着一定的法律责任。例如,如果平台未严格履行审核责任,未要求注册用户进行实名认证,导致他人人格权益被侵害且无法查明实施侵害的具体网络用户,那么平台就需要承担侵权责任。

2. 网络祭奠行为的法律后果

在网络祭祀平台祭奠生者属于辱骂、咒骂的行为,同时,该行为和送花圈、寿衣、棺材一样,是施暴者使用软暴力对他人实施的侵害,而作为普通人在受到此类特殊的侵害时,无疑会感到恐惧和害怕。如果实施了辱骂、恐吓行为,且情节恶劣、破坏社会秩序的,则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。

3.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律分析

在网络祭祀平台的纪念馆中,如果包含了他人的个人信息和照片,并且这些信息与死亡等内容联合在一起,被害人因持续的侮辱、诽谤以及恐吓,导致不堪困扰产生抑郁或选择自杀的后果,那么这并不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。因为该信息泄露本身不会引起被害人自杀等结果,两者缺乏刑法上的因果关系。

三、网络祭奠行为的法律限制

1. 祭奠权的法律保护

祭奠权作为一种应受到法律保护的人格权,但权利的行使应当受到一定的限制。行使祭奠权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,不得有损社会公共利益和善良风俗,不得宣扬迷信思想。此外,祭奠行为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。

2. 网络祭祀活动中的法律问题

在网络祭祀活动中,活人被祭拜、出现封建迷信祭祀用品等都不符合法律规定。这些行为可能涉及侮辱、诽谤罪或寻衅滋事罪等法律责任。

综上所述,网络祭奠行为的法律边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网络祭奠平台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;网络祭奠行为如果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或社会公共利益,可能会构成相应的刑事责任;祭奠权的行使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。


供图:作者/或供稿单位授权

编辑:刘伟

版权声明:本网(平台)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作者及/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。未经许可,禁止进行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。新闻采访/投稿邮箱:975981118@.qq.com 优质稿件可推荐至采访团港澳网络媒体亦或杂志、报媒。

粤港澳华文媒体联合采访团成员名单

团长:

常建国(中华新闻社社长、西安市侨联副主席)

副团长:

王群(华人世界网总编辑、共工新闻社首席观察员) 黄光宇(澳门红刊杂志、出版社负责人)

成员:

梁玲(共工新闻社副社长、采访团秘书长)|蔡紫峰(资深华文媒体人)|熊宇(大众新闻报社社长)|骆闻(资深媒体人)|陈杰(共鸣新闻总编辑)|钮则坚(中国晨报社长兼发行人)|许衙评(西北建设杂志社总编辑)|周浩宇(中国晨报常务副社长兼总编辑)|许卫平(中国文旅传媒网总编辑)|赵韦(红星网络电视台台长)|李远方(资深华文媒体人)|刘伟(中视快报网负责人)|薛迅(曙光通讯社社长)|武跃先(澳门都市报总编辑)|雷挺(大湾区经济网总编辑)


上海都市网官网www.shanghaisq.com更多资讯....


阅读全文

 标签:综合新闻 财经新闻 健康新闻 文体新闻 上海新闻网



最新文章